首页 某部委项目
某部委项目
客户简介
某部委机关的网络环境分为互联网和某部委监管网和内网,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投入,IT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在资产方面,互联网的桌面终端达到了1500台左右,网络内设备共400多台,服务器共100多台左右。业务系统方面,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数量共有30多套,除了一小部分公共系统由信息中心负责管理维护(某部委网站、金宏工程某部委子项、电子邮件等),某部委机关各厅局的业务应用系统大部分由用户部门自行负责运维工作。 目前各个资产的运行情况以及业务系统的健康状态无法进行统一监控,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会对业务系统的正常使用造成较大的影响。运维人员会面临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问题流程不规范,无法进行设备以及业务系统的统一查看等现状,急需建设一套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来实现运维体系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
需求分析
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全方位考量产品使用的各个环节
基于某部委目前的IT资产以及业务应用系统现状,统一运维管理平台需要满足以下需求:
1:能够实现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一旦设备出现异常或者出现性能瓶颈,系统能够及时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给运维人员,达到告警及时性。
2:每天设备的告警情况,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处室进行统计发送到移动办公平台,用户可以使用手机APP进行查看设备告警情况,便捷了解信息中心运维情况。
3:实现资产的配置管理。
4:业务系统的健康情况能够在系统内进行统一查看,一旦某个业务系统出现异常,可以进行快速定位问题。
5:实现设备状态、告警以及机房信息的可视化展现。
6:建立一套健全的运维流程体系,节约运维工作时间,财务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7:呼叫中心将接收到的问题信息添加到运维流程系统,并对应生成事件工单,实现用户问题的快速处理解决。
8:事件工单的可自助解决的流程设计,实现工单的自助快速解决。
9:实现自定义时间段的运维报告生成。
10:平台包含十大核心服务目录,涵盖了基础设施、网络、软硬件和多种业务领域。以服务目录为主线,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IT运维的解决方案。
11: 平台基于角色对用户进行权限控制,包括服务台人员、一线工程师、二线工程师、事件经理、问题经理、变更经理、资产配置经理、知识管理员、信息中心管理员、业务运维处管理员等各处室运维角色。
12VPN申请、域名和IP申请、服务端口申请和设备上下架的申请表单定制设计,使表单更贴和实际使用需求,加快服务申请审批进度,减少时间消耗。
13:流程的自定义设计功能实现各处室个工作审批流程进行定制化设计配备,保证流程流转的多样化以及提高其适用性。
14:实现统计报表的自定义设计,方便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工单信息、资产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解决方案
   为某部委信息中心设计了“一平台四系统”,包括IT集中监控系统、IT运维管理平台、呼叫中心系统(第三方)、3D机房可视化系统。从组织和人员、流程和制度、技术和工具、外包商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IT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提高IT运维管理能力,建立统一的IT运维管理体系,实现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由手工向自动化转变,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做到问题的可知、可视、可控和可管理。
建设效果
某部委通过上线“一平台四系统”之后,实现了从监控到运维的标准化,数据的可视化。同时实现了运维、监控数据的移动办公推送,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就可以实时查看设备、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快捷。
1. 移动办公对接系统,实现了手机端推送
2. 资产同步-统一CMDB
3. 业务展示优化-直观掌握全局业务基本情况
4. 3D机房可视化展现
用户收益

1. 建立统一监控平台,将服务器,业务应用等统一监控管理,能够更快的响应告警。

2. 建立统一的告警平台,将网络以及业务的告警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关联分析和展现,可以快速故障分析和定位故障。

3. 建立综合运维监控展现平台,直观的展现各类告警以及运维数据,便于各类管理人员快速决策分析。

4. 丰富的报表,方便管理人员查询和统计当前业务的安全状态,或者以前某个时期业务系统的安全状态。用户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灵活定制不同的统计报表。

5. 健全的工单处理流程,极大的提升了客户解决事件的的速度。

6. 统一的CMDB,以CMDB为核心,资产统一从运维同步到监控,方便了用户对资产的管理。

7. 通过对3D可视化系统的操作实现对IT系统全面控制管理。

8. 通过接口实现呼叫中心将用户问题转交运维流程管理平台并生成事件工单,实现对用户问题的记录与快速解决。

9. 通过定指化的运维报告及运维报表,实时展示或自定义展示不同时间段的运维事件工单处理情况及处理进度,便于针对性统计分析事件原因故障等。

10. 通过流程设计实现各处室下不同业务的工单审批流程。

11. 通过表单设计实现各处室下不同服务的描述信息完善。

12. 通过对服务目录设计实现各处室下不同服务的分类管理。